2024年以来,在衡水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校企合作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使命任务,坚持“立足地方办大学,服务社会谋发展”特色办学理念,秉承“守正出新”校训精神,牢牢把握“以教促产、以产助教”工作重点,通过构建合作平台、深化融合交流等系列举措,推动衡水学院产学教深度融合、“双向奔赴”携手育人实现新突破,为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衡水篇章贡献力量。现将校企合作中心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谋划汇报如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深度融合见实见效。一是协调联动促融合。协调相关院系对接企业需求,促进深度合作,提升实践水平。2024年,先后赴衡水绿魔方国际设施园艺产业园、衡水京华制管有限公司、河北领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河北增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天鸿游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真意医疗科技集团、河北聚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衡水以岭药业有限公司、海伟石化有限公司、河北星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先后开展考察调研20余次,商讨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动产教融合。二是主动对接强合作。组织协调对接地方政府及职能部门,与各县市区分别开展“校企合作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共同探讨县域经济发展趋势,为全面合作奠定基础。同时,协调相关院系与衡水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气象局、衡水市广播电视台、衡水市日报社、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景县法院、饶阳县蔬菜研究院、衡水市工业设计协会、衡水市贸促会、衡水市女企业家协会等33余机关、企事业单位签订框架合作,拓宽合作范围,促进项目落地。其中,组织召开与衡水市公安局、衡水市女企业家协议、衡水春雨教育咨询服务中心、衡水市广播电视台、衡水市人民检察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等6起签约仪式。协助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赴衡水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开展惠企座谈会,就我校专家团队建设、校企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向高新区企业进行推介,邀请企业参观考察,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三是学习考察聚合力。赴山东理工大学进行考察,对校城融合发展战略、服务淄博行动计划、环山东理工大学创业创新带建设等工作理念进行深入学习,积累宝贵经验。
(二)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应用转型服务社会走深走实。一是专利转化出新出彩。发挥网站、公众号等平台作用,加大相关政策文件宣传力度,营造科技成果转化浓厚氛围。2024年度,“一种基于控制计算机的科学仪器工作状态监测系统”“一种角度可调的计算机科学教学用显示屏安装座”“计算机主机”等专利转化项5项,其中“一种园林自动修剪装置”“计算机散热器”等专利落地衡水,为服务衡水迈出第一步。二是存量盘活有力有效。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河北省印发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我校存量专利盘活工作。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存量专利盘活工作座谈会,传达上级精神,介绍工作进展。主动对接市场需求,搭建校企专利供需桥梁,促进更多专利走下“书架”,走进企业,加速实现专利成果转化。启动国家专利导航平台系统专利盘点入库工作,截止目前已盘点133项专利。三是成果推介有声有色。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成果推介活动,累计发放《衡水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宣传手册》200余册,推进科技成果转让、许可与转化。2024年,在国家及省级平台开放许可专利15项,加强专利等科技成果宣介,加速成果“生根开花”。
(三)强化创业孵化,推动“双向奔赴”育人落实落细。一是服务管理提质提效。坚持把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日常运行和管理作为重点,全力为入驻项目提供优质服务。工作中,相继建立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日常运行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机制,为入驻项目提供相关支持和后勤保障服务。二是合作交流夯紧夯实。坚持从理念、思路、技术、制度等方面入手,通过召开创业经验分享会、座谈会等形式,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中,相继邀请优秀毕业生王秋芳、胡家诚作题为“大学生如何开启数字化创新项目创业之旅”的讲座,并分享创业经验和就业见解。三是人才培养创新创优。整合提供优质资源和支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创业实践机遇。工作中,完成10支大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孵化园工作,项目涵盖互联网服务、文创等项目;完成创业孵化园22个入驻团队项目年终考核。
二、2025年工作谋划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衡水学院党委各项工作部署,精准对接社会需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持续推动校企合作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衡水学院产学教深度融合、“双向奔赴”携手育人再上新台阶。一是强化精准对接,持续提升校企合作质效。坚持从供需精准对接入手,拓宽工作思路,学习先进经验,在外出考察、座谈交流的基础上,着力从提高对接精准度、丰富载体覆盖面等方面入手,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提升校企、校地、校校合作交流质效。二是强化机制建设,持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宣传推广、常态服务、培训指导等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机制,推动技术转移、成果转化配套政策深入人心,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新跃升。继续完善国家专利平台系统专利盘活和系统反馈转让许可交易信息工作。三是强化协调联动机制,持续提升创业孵化园水平。推进创业孵化园运营管理新模式、新方法的探索,积极寻找运营管理的有效切入点。尝试采取专业人员专职负责与外聘专业运营专家协同管理的方式,同时外聘年轻企业家充实创业导师队伍,为创业团队注入新思想、新概念、新模式。摸索着与相关院系进行协调,凝聚各方工作合力,借助定期培训、外出参观以及外聘创业导师等一系列举措,持续提高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的日常运行和管理水平,不断把校内优质项目推送至省市高端孵化器、加速器。认真扎实地做好创业孵化园项目入驻的遴选、评审等各项工作。